

產品尺寸:16.5 x 20 CM/平裝
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,
就能讓孩子聽英文像聽國語一樣輕鬆,並循序漸進養成說、讀、寫的穩定實力!
這是最簡單、最有趣、最自然的英文學習方法,
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愛、溫暖和心靈收穫!
這不是學習奇蹟,而是親子教育實踐家汪培珽的親身體驗!
生活在一個非英文的環境中,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,
就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聽懂英文,並從中累積語彙和閱讀基礎,
循序漸進養成說、讀、寫的穩定實力。
本書介紹「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」的實際步驟和注意事項,
並提供私房英文書單,同時針對常見的英文學習風潮和認知迷思,
如全美語幼稚園、英文補習或是學英文的優越感等,
提出中肯建議並加以釐清說明,讓父母能遵循正確的態度與方向,
以最自然的形式、最溫暖的親情,陪伴孩子快樂學習、自信成長。
【父母最想知道的Q&A】
作者簡介
汪培珽
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,在投入銀行職場工作九年後,決定成為全職媽媽。在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的過程中,看到孩子滿足喜樂、熱中學習、與人為善的表現,深覺在親職教育上「用對方法」的重要性;於是將親身的教養經驗整理研究,自創「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」教養理論,在幼稚園、小學、基金會、圖書館和成長團體間積極推廣,開辦課程、舉行演講並接受諮詢。
強調「父母的1堂課,勝過孩子的100堂才藝課」,汪培珽希望提供另一種務實新穎的教養態度與方向,幫助父母深切體會到教養孩子的喜悅與感動。而「閱讀」是一切教育學習的基礎;「愛」則是親子間最珍貴的資產,汪培珽相信,「唸故事書給孩子聽」同時涵蓋了這兩樣孩子最需要的東西,因此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,都不要錯過這個與孩子親密互動、貼心交流的寶貴機會。
【汪培珽「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」教養理論】
【「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」部落格】
孩子是生來幫忙父母長大的 汪培珽
”It's spoiling hot out there.”酷熱的暑假,幾乎整天開著冷氣,剛好請小三的女兒幫忙去沒有冷氣的後陽台拿衣服,這是她鑽回冷氣房的第一句話。
「什麼?妳說什麼……spoil—ing?」學了三十年英文的我,驚訝得不知如何是好。「妳—妳—妳怎麼會用這個字?」熱就熱嘛,媽媽頂多只會加「very」來形容「非常」熱,壓根兒沒想到還有別的字可以用。
女兒回道:「『Junie B. Jones』上面就有啊!」一副「媽媽,妳的英文要好好加油啊」的偷笑模樣。這是一本英語系國家約為小學中年級程度的系列章節故事書。
仔細一想,「spoil」這個字根本就是課本教過、字典查過、聯考考過的東西嘛!再怎麼說,我也到美國唸了碩士回來,怎麼可能不知道呢!但是,今天如果不是孩子給媽媽上了這一課,可能我活到八十歲,都不會將這個字用在日常生活上。
因為媽媽那一代受的英文教育,英文是學來考試的,不是學來講話的。
說到對孩子的教養,媽媽沒錢沒閒沒知識,不要緊,重點在—有心。只要有心,對孩子的教育就可以聚少成多、聚沙成塔;只要有心,就能細心觀察、因材施教。一個孩子的養成,是慢慢累積起來的,無論在哪一方面,包括好的、壞的。
培養孩子的「英文耳朵」,就是一個不能「一蹴可及」的故事。
以我們五、六十年次這一代父母所受的英文教育來說,學了十幾年的英文,卻根本不能、或是不敢開口的比比皆是。該慚愧嗎?我甚至沒有責怪自己不努力、不用功。以我們每個人花的時間和力氣來計算,如果能配合更好的英文啟蒙教育,早就不用「老大徒傷悲」了。
「好的英文啟蒙教育在哪裡?」不想讓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,又不能等待大環境的教育政策改變,我必須—先下手為強。
於是,我和孩子的英文故事書之旅就此開啟,至今十年。
《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》這本書,其實是《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》的續集。當然,它們是可以被獨立閱讀的兩本書,不過它們談的也都是同一件事—故事書,只是主角從中文故事書換成了英文故事書而已。然而,《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》呈現的是我所有教育理念的主軸—閱讀和愛,也就是強調「理念」和「熱情」;而續集《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》則是著重於「方法」與「原則」的闡釋。
當然,光有方法而沒有理念和熱情,事情是很難持之以恆的;而持之以恆又是聚沙成塔的基本馬步,馬步不蹲好,怎麼能期待打出好拳呢?所以,正在看這本書的爸爸媽媽們,如果還沒有看過《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》,建議你們可以從基本做起,先回頭看看這本書,培植起自己的理念與熱情,這樣一來,相信你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更多體會與想法。
英文不是才藝,它與音樂、繪畫完全不同,甚至與美育沒有多大關連。英文只是語言、只是工具,與世界接軌的語言工具。所以,應該傾其一生來學英文嗎?英文,這個人生所需眾多工具中的一項,到底應該讓孩子花多少童年時光在上面呢?
這是我們這一代父母,應該細細思考的問題。
教育是急不得的,我堅持用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力氣的方法—唸故事書,去「等」出孩子的英文能力。
「當自己已經很疲倦時,要如何鼓勵自己加油,繼續唸故事書陪孩子?」這是一位認真媽媽的問題,看得我心驚膽戰。想必,她一定常常覺得力不從心。
唸故事書給孩子聽,絕不是輕鬆、不花力氣的事,尤其是光唸中文故事還不夠,竟然連英文的也要唸,真是累死媽媽不償命嗎?
媽媽需要的不是「加油」,而是「休息」;我要給媽媽的是「幸福」,而不是「罪惡感」。成就孩子不是父母唯一的工作。沒有目的的,就是愛著他,捏捏他的小腳、親親他的小手、唸唸他喜歡的故事,就是最美的人生。當父母的心態輕鬆了,不再只是掛記著孩子的競爭力、學習力,而是盡情地優游在這個和孩子心靈相繫、情感相通的美好時空裡,愛孩子也愛自己的幸福感覺,就會在不預期的角落等著你。
「以後每個星期六和星期日,可不可以幫孩子唸一本故事書?」事隔五、六年,我又對孩子的爸爸提出這樣的建議。
孩子還小時,每當媽媽忙不過來或是想喘口氣,爸爸就只好趕鴨子上架幫孩子唸故事書,但常常一唸起來,又開始亂編故事、胡說一通,惹來孩子抗議:「爸爸唸得不好聽!」結果一陣嬉戲打鬧之後,爸爸才又恢復正常的語調唸故事。別看孩子似乎不習慣爸爸不按牌理出牌的唸故事法,可是,他們到底愛不愛聽爸爸唸故事呢?
愛啊!當然愛!而且,這會是孩子對爸爸的愛和溫暖,一輩子最深刻的記憶之一;也會是有一天當孩子走出父母羽翼、面對人生起伏時,很關鍵的情感支持力量。
「好!」爸爸一口答應。雖然孩子已不再那麼幼小,他的事業也更重更忙了,但他或許已經發現:孩子的童年,也就是父母最幸福的時光,稍縱既逝,再不把握,只是自己人生的損失。
媽媽為什麼要請已經辛苦賺錢養家的爸爸,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呢?不是因為她累了,而是因為—媽媽愛爸爸,不希望看到爸爸只忙著賺錢養家活口,當個搖錢樹過一生。那種陪伴孩子成長的寧靜、單純的幸福感覺,人生怎能錯過!事實上,養育和教育孩子的工作量並不輕,真的需要父母兩人,一起同心協力才能成功。
希望天底下有愈來愈多的爸爸,也願意花時間唸故事書給孩子聽,不論是中文故事書、還是英文故事書。
「媽媽,不是『spoiling』,是『boiling』哪,就是『煮開水』那個字哪!」正在寫這篇序文時,稿子散落一地,無意間女兒主動拿起來幫我「校對」,竟冒出了這樣一句。頓時,我五雷轟頂,好似國中時猛背英文時態、文法的情景,又穿越時空來到眼前。印象中,好像只要是英文老師特別強調、要我們不能搞混的英文用法,我到現在還是從沒弄懂過,總覺得不強調還好,愈強調好像就愈容易搞混。
「真的假的?好險哦。」我發自內心感激孩子。如果等書印好,都到了書店才被發現,真是會讓媽媽傷腦筋一輩子。
原來—孩子是生來幫忙父母長大的。